黄铜电极加工是电火花加工领域的重要环节,其加工过程需兼顾材料特性与精度要求。黄铜因其良好的导电性、机械加工性能及成本优势,常用于中小规准加工场景,尤其在模具和通孔加工中应用广泛。以下从加工流程、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展开说明:
材料特性与预处理
黄铜电极加工前需关注其切削性能。相较于纯铜,黄铜的硬度较高但韧性较低,加工时易产生毛刺或表面粗糙度不足的问题。为提升加工质量,可采用酸化处理优化表面性能:将清洗后的黄铜片浸入36%浓盐酸中,70℃水浴加热20分钟,通过化学蚀刻去除表面氧化层,降低后续加工阻力。
数控加工策略
刀具选择与路径规划
优先采用平底刀进行开粗加工,刀具直径需根据电极尺寸匹配,避免因刀具过小导致加工效率低下或刀具断裂。走刀路径应遵循“大刀开粗-小刀清角”原则,减少空刀现象。例如,粗加工时切削深度建议控制在0.5-1mm,余量均匀性直接影响后续精加工质量。
火花位与公差控制
火花位是电极与工件间的放电间隙,需根据加工阶段动态调整。粗加工时火花位取0.3-0.6mm,精加工时缩小至0.05-0.15mm。电极尺寸公差应遵循“宁小勿大”原则,允许通过电火花摇动补偿尺寸偏差,避免因尺寸超差导致工件报废。
后处理与质量检测
加工完成后需对电极进行抛光处理,消除线切割或铣削产生的条纹。对于复杂形状电极,需使用三坐标测量机检测尺寸精度,确保直线度、平面度在100mm长度内≤0.01mm,表面粗糙度≤Ra1.25μm。此外,需检查电极是否存在裂纹、毛刺等缺陷,避免放电过程中引发异常损耗。